top of page

【孭起背包 · 遊歷不預期】
希望我所分享的故事、生活點滴和Human Design 人類圖知識,能讓您拾回本屬於您的生命力量,去找尋自己的新方向,去探索人生的更多可能性,綻放出你獨一無二的光芒。


【怎麼可能對拖地有薦骨回應?】
對於另一半問你能否幫忙做家事,你會怎麼回應呢?勉為其難?不想做就直接說?討價還價?人類圖的理論可以如何作出應用?

Kevin Yeung
2024年6月10日


【直闖暴風圈】
這趟5天4夜高雄之旅,竟然不幸遇上了連續兩天的停班停課。早在一星期前,就有不少人先後跟我再三確認過,是否真的要前往?怎麼不改一下行程之後才去?但我一直還是堅持要去。我身體絲毫沒有想把行程取消或更改的動能與渴望。而為我帶來這次心態改變的,竟然是一次 HEMA 對打⋯⋯

Kevin Yeung
2023年8月1日


【我的身心靈遊園車之旅】
開了兩年的「遊園車」也終於要暫時停駛了!從最初一直無法放手,擔心沒有了「遊園車」,就會失去了重要的分享舞台,更擔心沒有了「遊園車」,別人就難以看見我。到了後來,有趣的機遇一個接一個湧現,才真正由衷體會到
很久以前聽過的一句話:「握緊拳頭,你的手是空的;伸開手掌,你擁有全世界。」

Kevin Yeung
2023年1月24日


【10月下旬的酒池肉林】
話說上星期終於完成了,就現階段的我而言,非常重要的兩場分享會,而我把他們戲稱為「酒池肉林」:「酒」指的是與 Landy 合辦的【下班後的小乾杯】,而「肉」則是指獲邀到多肉植物專門店【有肉】做的人類圖職場應用分享會⋯⋯

Kevin Yeung
2022年11月4日


【創作的本心】
很多人覺得創作是很困難的一件事,必須要有獨特的眼光與厲害的技巧。我也曾經這樣認為,但經過這兩年來的探索,我開始發現原來創作真正需要的並非甚麼技巧或專業知識;它唯一需要的,就單純是一顆稚子之心⋯⋯

Kevin Yeung
2022年7月27日


【誰說你的決定必須正確】
當我們把人類圖知識應用在生活時,容易不自覺地期待與相信,跟隨內在權威與策略,最終必定能夠讓我們作出「正確」的決定。但實驗的過程讓我慢慢發現到,回應只是該個當下有動能採取的行動,就此而已。至於它是否真的能夠為自己帶來甚麼「理想的結果」,這純粹只是頭腦一廂情願的考量⋯⋯

Kevin Yeung
2022年7月7日


【生產者的動能系統】
生產者就像那種需要透過拉繩來起動引擎的小型發電機。這些機器一開始是沒有任何動能的。要讓動能產生,我們必須先向它施力(拉繩)。當引擎被這道外力啟動後,機器就能夠自行運轉,而不用我們再多費心。同樣地,作為生產者,如果你想讓自己充滿動能,最直接的方法就是不管一切先讓自己動起來⋯⋯

Kevin Yeung
2022年5月4日


【迷失時的錨點:開放與定義G中心的差異】
讓人迷失方向的暴風雨,在生命中在所難免。以Human Design人類圖的觀點來說,開放與定義G中心代著著截然不同的機制,所以在面對風暴與迷失時,也因此有著適合自己的一套運作模式。當我們認知到彼此的差異,就能夠重新作出選擇,而不用強逼自己循用
「適合大多數人」的「成功法則」。

Kevin Yeung
2022年4月20日


【想成功,先學會擁抱失敗】
你有沒有發現,人越大,能力越大
我們卻反而越害怕失敗?我們每天被社會、家長前輩和朋友們灌輸著各種各樣的成功之道。每個人都教導我們該如何「正確地」奔跑,卻從來沒有人鼓勵我們只管用盡全力狂奔,直至真的衝得太快後跌倒,然後拍拍身上的灰塵,優雅地站起來,再次繼續狂奔。

Kevin Yeung
2022年3月23日


【回應?甚麼回應?】
其實回應每天都在,只是或許你沒有覺察到它的出現而已。我們每天走在路上,跟每個人的接觸,做的每件事,說的每句話,看到的每片風景,都會引發我們想法上的改變,繼而引起態度與行為上的轉變。這通通都是回應的本質⋯⋯

Kevin Yeung
2021年12月8日


【跟隨回應吃飯去】
關於吃飯,我最近作出了兩個新嘗試,並從中獲得了挺深的體會:等到真的餓了才吃飯、邊走邊找想吃的東西⋯⋯

Kevin Yeung
2021年9月16日


【疫情下的小確幸】
在疫情下,留在家中的時間變多了。你有否像我盲目地找事情來忙,只想時間快一點過去,結果卻把自己弄得越來越毛躁,越來越糜爛。
今天我決定來點不一樣,我決定要重新拾回自己的生命力,我做了一件三個月都沒做過的事⋯⋯

Kevin Yeung
2021年7月29日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