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
【生產者的動能系統】



生產者的原文是「Generator」,直翻成中文就是發電機的意思。而說真的,生產者的動能系統也確實挺像一台發電機。


生產者就像那種需要透過拉繩(starter rope)來起動引擎的小型發電機(例如:電鋸、割草機、於小船/快艇常見的船外機)。這些機器一開始是沒有任何動能的。要讓動能產生,我們必須先向它施力(拉繩)。當引擎被這道外力啟動後,機器就能夠自行運轉,而不用我們再多費心。


生產者的動能系統也像如此。動能往往難以在靜止狀態中自然產生。如果只是坐著不動、空等回應的話,我們往往可能會越坐越呆,越等越沒事情發生,縱使心中有想做的事情,卻不知怎的就是動不起來,結果更感無力。


Gene Keys的創辦人Richard Rudd(同時也是Ra的第一批學生、英國人類圖分部的第一任總監)就分享過,在他剛開始實驗「等待」的時候,他曾經花了近一年的時間躲在家中不出門,就這樣一直等待事情的出現,以為這就是人類圖所說的等待,結果甚麼事情都沒有發生,讓他感到很氣餒與毛躁。


我每星期寫作文章的時候,也常有過類似的感受。剛準備下筆之時總覺得不知該如何開始是好,一直期待那個「充滿力量」的時刻卻偏偏苦等不到。越去想應該怎樣啟動動能才好,卻偏偏越是無法啟動。


後來,我開始發現,原來要讓自己充滿動能的秘訣,就是不管一切先讓自己動起來。只要不去找那動能, 不去想為甚麼動能還未出現,不企圖解決這個問題,只是純粹地開始行動,把跑進腦海中的一字一句不假思索的直接全打出來。就這樣,一篇文章的雛形就會在這不知不覺間逐步成形了。


要「啟動引擎」其實並沒有想像般困難,我們往往只需要在開始時「輕輕拉一下繩」。當我們動起來以後,這股動能就會自己持續運轉,想停也停不下來。

在行動的過程中,我們可能會發現這事情感覺不錯,感受到自己有持續下去的動能,所以也很自然地繼續做下去。也有可能腦海中充斥著負面想法,在想是否應該放棄,但身體卻很誠實,不由自主地一直往前走,沒有停過下來半步。這種情況在登山過程中最常見。


當然,並非每個事情我們最終都能夠持續走下去的。也有人在行動過程中,開始感受到負面情緒明顯多於滿足感,覺得不想繼續了,但因為作出了承諾所以唯有硬著頭皮繼續走下去。


當中有人最初只是勉強一下自己,但多做一陣子後開始習慣了,也開始從中找到一點點的樂趣,於是打算多做一陣子再看看。但也有人越走越不甘心,直到真的再也沒有辦法忍受便決定放棄,但就在這瞬間又被其它事情所吸引,於是把這股動能轉換到別的跑道上去。


以上的結果沒有好或不好,因為無論堅持還是放棄,我們所覺察到的內心感受皆已經為我們提供了重要的線索,讓我們更清楚知道往後的路該怎麼走。


而以上種種可能性,皆有一個共通點,就是你一天還未踏出第一步,你根本無法知道最終會走到哪裡去。也或許你以為自己知道,但真正踏出了第一步後,你可能會發現真實的感受和反應可能與你的想像並不相同。


凡事都必須要有個開頭。唯有當突破點出現了,當引擎被啟動,能量已經在運轉中,我們才能夠進一步看見自己還有沒有持續下去的動能,還是有著更多的挫敗感或者悶著的感覺。


若我們向前踏出一步後,才發現這並非自己想走的方向,我們永遠都可以選擇繞道前往自己真正想去的地方,甚至直接退後一步回去走原路,這樣雖然看似白白浪費了時間和力氣,但卻為我們賺到了經歷,也讓我們更能看清楚自己想要和不想要的是什麼。而如果這一步剛好讓我們看見新的可能性,讓我們少走了冤枉路,那就更值得慶賀。


所以,只要我們越願意動起來,我們就必定越走越有動能,也越能看清自己想要的是甚麼,越能夠遇上精彩的事情,絕對是一筆穩賺不賠的投資。


相反,坐著不動卻期待動力某天出現,就像靜坐在腳踏車上,問車子為何還未動起來一樣,根本異想天開,最終哪裡都去不了。

就像很久以前的一篇文章所說,生產者真正要做的,從來不是「等待」,而是「回應」。只要我們認知到「回應」每分每刻都在,那根本沒有甚麼好等的,好好去作出每一個「回應」就可以了。只是在那個「回應」還未出現的瞬間,就先「等一下」,不用太急找事情填滿那一瞬即逝的「留白」就是了。(【關於等待回應的迷思】文章傳送門


Human Design 人類圖非常強調內在權威與策略的重要性。我認為,如果你經常胡亂衝進錯誤的決定,然後陷入一片混亂,我鼓勵你確實可以多嘗試回到內在權威與策略,這比較容易協助你區分對你來說什麼是正確的行為,從而把氣力與精神放在真心想做的事情上。


但相反,若你是甚麼事情都遲遲不願行動的人,每次起步時都總充滿懷疑、走兩步退一步,我鼓勵你或許可以先不要從內在權威與策略開始,改而先嘗試從「甚麼都做做看」起步,然後在過程中覺察甚麼事情會讓你感受到滿足、甜蜜、平和、驚喜?甚麼會令你感到挫敗、苦澀、憤怒、失望?


先讓自己體內的動能啟動起來,才去分辨什麼事情對自己來說更為正確。不然,你大概只會聽見身體給你的意見(內在權威與策略),但很快就被你的頭腦所說服,最終停下不動,卻反而困惑為甚麼明明有了回應,身體卻無法動起來,是不是自己有問題。


我想強調的是,Human Design 人類圖和內在權威與策略,確實是很好用的一門心法,但絕非甚麼戒律規條,絕對沒有非遵守不可的需要。所以,若你在實驗過程遇上以上「動不起來」的情況,不妨反其道而行,先讓自己動起來,再慢慢去找答案。

 

若有興趣更深入了解Human Design人類圖,歡迎留意我的FB專頁。也歡迎按以下連結,了解【實用人類圖工作坊】或【Living Your Design 人類圖初階課程 】詳情。


若你在職場上遇上任何疑難,或想探索自己在職場上的可能性,歡迎按以下連結,了解【職場引導服務】詳情。


渴望能夠在日常生活中好好運用自己的薦骨權威,或想認識薦骨的運作,歡迎按以下連結,了解【薦骨健身房 】詳情。

最新文章

查看全部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