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
【內在權威與策略的三種使用方法】



第一種使用方法:突如期來出現,你甚至根本沒有在想這事情會發生。

最簡單的例子就是,你正在辦公室忙事情,忽然有同事來問你要不要一起吃飯,你身體有了回應。在對方問你之前,正為工作廢寢忘餐的你,甚至沒察覺到原來現在已經12點多。也可能是,你忙到某個時間,然後忽然看到了時間,才發現原來已經這麼晚,所以就直接動身去吃飯。


這種突如期來的回應/邀請,彷如「上天的禮物」,給予你轉向(從工作轉為食飯)的機會。


這是最簡單直接,也同時是最理想的一種用法,因為過程中完全不牽涉頭腦,往往在作出了行為以後才有所覺察。但坦白說,把這說成是「使用方法」也不盡準確,因為我們也並沒有真的在用它,而是它自然出現在我們面前。


第二種使用方法:在不知該如何決擇的當下,讓腦海中的煩惱消失。

人生中最大的痛苦,莫過於害怕做錯決定:害怕錯走冤枉路浪費了時間,害怕跟不對的人結婚,害怕離職後才發現之後的工作比現在更糟,害怕如果 say no 會就此錯過機會,害怕錯過更好。這樣的情況在空白G中心如我的身上更常出現。


而Human Design 人類圖給我們最大的禮物就是內在權威與策略。透過聆聽自己的內在權威與策略,我們就不用再擔心自己會做錯決定,因為我們知道和相信身體能夠帶領我們作出最正確的決定。但這用法有兩個很大的難題。


首先,這用法要能夠奏效,必須你願意相信身體擁有超越頭腦的智慧,能夠為我們作出更正確的決定。換句話說,如果你的內在權威給了你意見,但你卻偏偏對此充滿懷疑,覺得「這直覺也許不準」或者「是啦,不過……」,那這用法就難以幫助你解決煩惱,反而可能讓你更添煩惱。


其次,內在權威與策略的原意,本來是為了架空頭腦,從而讓我們擺脫腦海中的二元性爭吵。但如果我們還是停留在「自己會否做錯決定」的擔憂上,認定如果沒有跟隨內在權威與策略就完蛋,擔心在事情發生的當下,沒有回應或直覺那該怎麼辦?如果沒有人問自己問題,那該怎麼辦?這薦骨回應/情緒後的清明/直覺是否正確?結果反而讓自己因此變得更慌亂、更動彈不得、更進退維艱,那絕對是本末倒置。


但相信我,這很正常,因為我也常常這樣。這是一個無止境的學習過程。


每次當我要決定今個星期要去哪裏走走的時候,我都總會陷入這種思緒,害怕浪費了這次行程。然而,越害怕做錯選擇,就會越想找到那最完美的方案,那在過程中就會越擔驚受怕,無論遭遇到什麼,也無法享受其中。過去幾個星期,我就一直反覆經歷着這樣的事情,直至前幾天才有所突破。


前幾天,只是單純的因為一時興起,想去吃菲律賓菜,於是就決定出門。去到那邊卻發現該食店竟然沒開,但也倒沒關係,因為我也並沒有說要非吃這不可。看見旁邊剛好有一家沒去過的香港冰室,就進去吃了一頓挺驚喜的港式午餐。飯後又看到了附近的大同大學,於是就走進去逛了一圈。


過程中所見所去的,並非什麼特別的行程,只是隨便走走,但我發現原來自己真正享受的,是這種完整地融入在自己生命中,彷彿飄浮在時間與空間中的感覺,這就是我在生命中所想追求的。這也就是為什麼我每星期都盡量會堅持抽空出去走走,因為我覺得,如果連在這樣無負擔的輕鬆行程都無法做回自己的話,那就更別說生命中的其他重大決定了。


當然,過程中我們還是會有恐慌與擔憂。這很正常。我們要做的並非讓這些感受消失,而是學會跟這些感受共存,然後憑著身體給我們的訊息,作出每個當下最可以作出的決定。這或許並非最好的,我們甚至無法知道這是否真的能夠為我們帶來「好結果」,但不要緊,因為重點並非作出最佳的選擇,於是在作出任何選擇時,好好在過程中感受、學習與覺察,從中獲得體驗與成長。


更何況,就算真的做錯了決定,那又怎樣?反正死不了的還是一條好漢,後面再作修正不就好了嗎?


再者,這世上根本不存在錯的決定,只有在當下的每個選擇。這些一個又一個的單獨選擇,往往被我們的頭腦重組和合理化成所謂的「決定」,是一種主觀幻象,然而這決定在形成的當下,我們通常是沒有意識的。我們有意識的,只是每個當下單純的行為。


舉一個例子,當你走在某條巷弄上,看見一間看起來不錯的食店,然後有了回應走了進去,但看到食客們的表情和桌上的食物,就不想吃了,於是離開。聽起來像是一個錯誤的決定對嗎?至少你的頭腦可能會在當下閃過這想法。


然而,如果我們把這事情回歸到最細小的每個行為的話,就會發現其實當中並不存在任何違和感。因為沒有進去這食店,你就無法知道原來裏面的食物不合自己的心意,所以你的最終離去,不但沒有推翻自己的最初決定,反而是透過你的每個行為,更認清自己在下一個當下真正需要的是什麼。


透過一次又一次的嘗試,我們自然能夠越來越了解自己,往後下的每個決定也自然會越來越貼近自己真正想要的。


感到寸步難行,感到舉步維艱,往往只因我們想得太高、想得太遠,太想一步登天。


我們真正要做的,是專注在每個當下,讓每個當下出現的想法直接透過我們的嘴巴表達出來,也讓每個當下出現的動能推進我們作出每個當下的行為。這就像我們平日橫過馬路時,大概不會預想如何進行,還是會讓身體自己帶領對吧?


當你暫時想不通下一步應該怎樣做才是最正確的時候,最好的方法就是別再糾纏在這個問題上(即使這想法可能仍在你頭腦中縈繞),而踏出眼前隨意的任何一步。只要踏出了第一步,你會發現後來的幾步就會自然成形,方向也會變得明確起來。


過程中,如果出現了突如期來的回應(第一種使用方法),那當然很好,因為你大概連腦海中的反覆質疑也沒有就已經作出行動了。但如果你腦海中充滿思緒,抓不定主意,那回到內在權威與策略去確定當然是很好的選擇(第二種使用方法)。但如果在這當下剛好沒有這機會,那倒沒關係,就先作出眼前能夠作出的任何選擇,然後就運用:


第三種使用方法:路標(在過程中作出覺察和修正)

過程中,如果感到滿足/成功/平和/驚喜,那代表你作出了正確的決定,那就不用再擔心太多,好好繼續走下去就可以了。


但如果你感到挫敗/苦澀/憤怒/失望,那或許代表你作出的決定並不完全正確。在這當下,倒不用立刻放棄或全盤否定,你可以先停下腳步,反覆審視修正,試試看改用別的方法進行,會否把你拉回到以上的正面感覺。如果沒有,那再修正也不遲。


只要認知到我們永遠都能夠在過程中作出修正,那根本就沒有甚麼值得害怕。只要我們一天仍活著,我們就還有改變結局的一天。一天還未到終點,我們根本無法知道眼前這路是對是錯。價值與原因,往住事過境遷才能看得清楚明白。


只要我們保持思想與行為上的彈性,生命自然變得簡單許多,我們也因此能夠從其中獲得最多。


這就是成長,這就是人生的旅程。


說到底,我們的人生又不是為了達到某個「正確決定最終達成率」。學會「回到內在權威與策略」,只是為了讓我們更輕鬆做決定,不用在頭腦中反覆掙扎,所以「回到內在權威與策略」只是當中的練習手法,只是一個練習過程。It is a means to an end, not the end itself。


如果你到了一個階段,甚至忘記了留意自己有沒有回應、直覺或情緒過後的清明,但卻每天過得很愉快、很自在,那恭喜你,因為你真正覺悟了Human Design人類圖當中的智慧。但如果你還需要依靠「回到內在權威與策略」做決定,那也沒差,但就好好投入多練習,因為你一天不徹底投入,你也一天無法真正學會,最終只會繼續在害怕做錯決定的痛苦中無限輪迴。

 

若有興趣更深入了解Human Design人類圖,歡迎留意我的FB專頁。也歡迎按以下連結,了解【Living Your Design 人類圖初階課程 】詳情。


若你在職場上遇上任何疑難,或想探索自己在職場上的可能性,歡迎按以下連結,了解【職場引導服務】詳情。

渴望能夠在日常生活中好好運用自己的薦骨權威,或想認識薦骨的運作,歡迎按以下連結,了解【薦骨健身房 】詳情。

最新文章

查看全部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