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
【山不轉路轉】



我跟建隆老師與Noelle共同舉辦的【身心靈冬日祭】,終於在上週六順利完成了。


從【情緒覺察工作坊】的招生不足,到幾天內變出【身心靈冬日祭】,這次的經歷再一次提醒了我,真正重要的從來都並非結果,而是旅程當中所經歷、所看見的,以及從中所獲得的成長。只要懂得變通,盡情投入於每個不預期的轉折中,那無論旅途上遇上甚麼經歷,都必定能夠為我們帶來新的看見,滋養著我們的成長


還記得一個月前,我跟建隆老師剛開始為【情緒覺察工作坊】招生時,是有著滿滿的期待與信心的,因為我們真的很喜歡我們所規劃的課程內容與形式,也很渴望可以透過這次的互動與分享,讓大家對身心靈世界中常強調的情緒課題,作出更深入的了解。


然而,剛開始招生,就已經「出師不利」。雖然首天已經有三個人跟我們聯絡報名,但只有其中一人確定意願,另外二人要不說要再多想想,要不就是聯絡不上。看見這個狀況,我頓覺有點不尋常,但因為也只不過是第一天,一切都言之尚早,就還是繼續多等一下好了。


然後,我們繼續為工作坊作進一步的準備。但過了幾天,還是沒有人跟我們聯絡報名。於是,我們就決定辦一場直播,去讓大家可以更了解我們這場工作坊的目的與內容是甚麼,也可以同時感受一下我們的分享模式,看看是否適合自己。


這場直播我倆都很喜歡,是一場很有趣而真誠的互動交流,收看的人也不少,跑到報名連結的人也逐漸增多,但填寫表單或跟我們聯絡的人依然還沒出現。


有辦過活動的人都知道,場地費用都是先付的,然後如果要全數退費的話,必須在某個天數之前告知才行。像小樹屋,48小時前就可以全數退費,很具彈性,但這次為了活動形式的需要,我們找來面朝大安森林公園的洽恰瑜伽共享空間,而它跟大多數瑜伽空間一樣,要全數退費的話必須在14天前通知,7-13天則只可以半數退款或改期,而7天以內就無法作出任何更改了。



因為這樣的限制,當14天的全數退費期限到了,卻看見人數還是沒有進展,我不禁在想,是不是該考慮取消?於是,我主動跟建隆老師溝通,問說要不要取消,但他沒有回應,覺得不用擔心,一定可以開得成的。聽著他的放心,我也很放心,覺得好吧,那我們就再看看。要在14天前就舉白旗,坦白說,我也不甘心。


隨著時間一天一天過去,轉眼間我們就到了7天的半數退款或改期時限。面對再一次出現於眼前的決擇,我開始失去信心與耐性。我當時不禁感到納悶,如果我們不退費或改期,而最終真的沒人來,那我們不就是要把幾千塊的場租白白虧掉嗎?我們總不能這樣一直賭下去,就這樣相信下星期就一定會有人來報名吧?我在想,我們是不是時候該「止蝕停損」。


然而,跟建隆老師溝通過後,我倆還是沒有要取消或改期的動能(也就是沒有任何的薦骨回應)。於是,我們又這樣繼續等待下去。


但隨著時間越來越緊逼,我也越來越被這個決定壓得喘不過氣來,一方面很想一直期待下去,徹底走到最後看看到底會是甚麼樣的一個結果,而不要過早自行放棄。我不想每次都這樣還未戰到最後就舉手投降。但另一方面,卻又害怕現實的考量,在擔心如果真的沒人來,如果最後真的要取消,那該怎麼辦?我十萬個不情願把那場租白白虧點,更討厭「戰敗」的感覺


結果,還是由Noelle的一句話,為我戳破了過去一直視而不見的盲點。


她說,既然場地都已經訂好了,甚至連退費和改期都不行,那再去想「如果沒人來怎麼辦」也無補於事啊。那如果真的沒人來,改辦一場類似身心靈嘉年華的活動,不就可以了嗎?


聽完之後,我頓感頭腦中的所有煩惱在一秒間全然消散不見。對啊,為什麼我一直沒有想到這個可能性呢?為甚麼我一直卡在「如果不行怎麼辦」這種毫無建設性的自我旋轉中呢?


於是我就跟建隆老師提出了這個提議,而他也爽快地就答應了,更說「有一股新的能量注入的感覺,感覺比之前的活動有趣很多」。在獲得共識後,我們就把握所餘無多的時間迅速變陣,將活動形式與報名連結處理好,然後各自作出宣傳。



結果,當天來了12人,而這場【身心靈冬日祭】也就這樣順利完成了,總算成功達到我們當初的目標:把我們已付的場租賺回來。不過也真的只是剛剛好,在付完場租後,只僅僅多出了一共400塊的盈餘。


坦白說,在知道自己付出了這麼多,才獲得了那每人133塊的報酬,我那個當下是感到失落的,因為覺得付出與收穫不成正比。說到底我們三個每人都提供了12次解讀耶。至少這是那個當下,頭腦跟我不斷訴說著的論述。


若以結果論的角度來看,這可說是值得引以為戒的一場失敗。花了這麼多心血與時間,可以說我們有回應做的都已經做了,但課程還是反應冷淡,幾乎完全無人問津,而即使最後成功變陣,但為12個人完成概要解讀,換來的卻不過是剛剛好夠付車費的每人133塊,在商言商,這絕對說是一筆慘不忍睹的投資。


但若換以體驗來說,這又卻絕對是鋒迴路轉、精彩不已,讓我學到很多。而跟他們12人的互動,更是至今仍讓我一直回味,一方面讓我看見自己解讀的速度確實熟練與精準了許多,另一方面也讓我重新燃起了透過人類圖為他人生命注入新看法、新動能的喜悅。


活在都市的我們,總習慣以金錢去衡量事情的價值,但很多對我們來說非常重要的感受,例如滿足、感動與喜悅等,皆是無法輕易被量化的。或許就如建隆老師在課後分享所說,金錢的流動是一件很有趣的事,你在這裏付出的,宇宙總會找到方法回報到你身上。而所謂的回報,可能是從別處而來的豐盛,但也可能是用錢也換不來的珍貴體驗


過去幾星期,我先後走進一個又一個的有趣體驗:太巴塱之旅(http://bit.ly/3VBIjqB)、小乾杯的新互動形態,再到這次的冬日祭。雖然當中的經歷差天共地,但卻又不約而同地提醒我,靈活變通的重要性。


山不轉路轉,路不轉人轉,人不轉心轉。這對擁有3-60通道的我來說,本來應該是自然不過的事,但對於邏輯迴路偏重的我,卻又同時是痛苦難受的事,而當這兩者相融交錯,便就此編織出我的不預期人生。


我從中學到的,是如何善用手中的資源去創造可能,而非氣餒於出乎意料之外的結果。當前路看似無法通過時,與其把所有注意力花光在這條堵住的路上,倒不如看看旁邊是否有可繞過的路。


當然,繞道或許需要花費更多氣力與時間,或許內心充滿不忿,但過程中獲得的體驗,卻是無價的,因為那裡往往有著能讓你喜出望外的奇遇與風景。



而這場冬日祭,剛好為我這幾個月以來的學習,作了一個完美的總結。


話說在冬日祭中,雖然主要活動內容是把場地分成三個區域,然後由建隆老師、Noelle 和我分別為參加者作出一對一的解讀,但我們還是設計了一些簡短的群體活動(由我簡介人類圖;由建隆老師帶領情緒覺察練習),希望讓整個活動可以顯得更完整。


我為了這個改版的簡介,也實在花了好幾天的時間去反覆思索。但到了該分享的時候,我有個感覺,覺得大家好像沒有特別想聽,反而更期待快一點可以作解讀。於是,我就問大家有沒有興趣聽這分享,還是想繼續我們的分組解讀,然後大家都一致地露出一個略帶尷尬、但心領神會的微笑,於是我也坦然地放下了準備已久的這段分享。


換作以前,我應該會覺得既然準備了,就不要浪費,還是要把它做完,但我當天卻覺得,如果這樣硬要說,他們或許會覺得無聊,只想我快點說完,因為他們大概只想跟我們幾個單獨對話,而沒興趣聽我簡介人類圖。這並不代表我的內容有問題,而是時間空間不對。


堅持這樣做的話,不單他們難受,被他們拒絕的我也難受。與其大家一起受苦,倒不如大家一齊享受,反正最終目的只是讓大家滿載而歸,過程中做還是不做某某事情,根本沒差,差的只有自己的小我罷了。


我發現,原來只要能夠放下我執,放下對變化的不安,容許自己設計中開放的部份留白,容許能量穿過自己這些開放的部份,敞開自己去感受外在的能量流動,就自然能夠與空間和他人融為一體,從而作出在該個場合最適當的回應


我想,讓身體每個細胞都感受到那份開放與流動的喜悅,大概就是我從這趟看似失敗、但隱藏著祝福的旅程中,所獲得的一個最大收獲了。


原來,從相信到懷疑,從放棄到希望,從我執到放開,其實全在一念之間

 
深入淺出學懂人類圖

▌孭起背包.遊歷不預期 FB 專頁(傳送門


▌內在權威與策略應用指導:輕鬆自在做自己(傳送門


▌薦骨健身房:來讓你的薦骨動起來!(傳送門


▌實用人類圖工作坊:讓知識變成智慧(傳送門


▌人類圖初階課程:深化理解、落地應用(傳送門



解決職場疑難

▌職場引導服務:助你重設職場可能(傳送門



身心靈事業支援

▌願景顯化服務:協助你把身心靈修行與事業完美合一,讓你心中的願景得以有效顯化(傳送門

最新文章

查看全部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