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
【賦能 vs 耗能】



認識 Human Design 人類圖的朋友,想必都一定聽過「薦骨回應」這字詞:只要透過聆聽薦骨回應,大多數人(i.e. 佔人口70%的生產者)就能夠分辨出眼前這人事物是否適合投入,從而作出對自己而言正確的決定。

 

儘管薦骨回應聽起來很神奇、很厲害,但具體來說到底是甚麼,卻始終不太好懂。狹義來說,就是由身體所發出的某種特定聲音,可以是「嗯哼」,也可以是充滿確定的「嗯!」,但更廣義來說,就是身體對某人事物有種莫名其妙、難以解釋的衝勁,大概有點像是小孩看到冰淇淋的喜悅吧!然而,無論前者還是後者,都未免還是有點抽象。

 

雖然過去幾年我一直在反覆研究、實驗與分享薦骨回應,卻沒料到上星期參加一個工作坊時,還是意外獲得了有趣的新視覺。

 

這工作坊名為《創造有意義的工作 Create Your Meaningful Work》,焦點明顯是工作與職場,表面上看似乎與身心靈無關,但卻無獨有偶地與我在人類圖中所學到的智慧相契合。這根本是一門專為上班族而設的身心靈課程

 

大家或許曾聽我分享過,在接觸人類圖以前,我其實對占星、看相、塔羅、催眠等泛身心靈/神秘學工具一概不感興趣,甚至帶點抗拒或輕視,覺得太不科學太抽象,隨你怎麼說都可以。即使後來接觸了人類圖,我也更傾向於實用理性的一面,而相對比較少談能量或緯度等抽象概念。

 

基於自身的經歷與性格,我剛開始經營個人事業時,第一時間推出的就是【職場引導服務】,希望讓大家透過身心靈的角度,認識自己在工作中的可能性,從而讓生活得到質變。在我眼中,身心靈最終還是得回到生活中,為生命服務。

 

也正因如此,當我看到這以職場作主導,卻強調「生命意義」的工作坊,就覺得特別親切、興奮和好奇。

 

市面上的職場工作坊琳瑯滿目,針對形形色色的主題,但大多強調看似唯一的成功之道,彷彿只要跟著走,你就能跟他人一樣成功,卻往往忽略了個人意願和與生俱來的差異。這就像告訴20歲的賈伯斯,他不該研究甚麼新科技,「這樣沒前途,應該像喬丹一樣打球才對」,但這樣真的合理嗎?做起來又真的開心嗎?

 

相較以下,這由日本大師級教練榎本英剛創作,再由擁有豐富行銷、銷售與跨國企業管理背景的香港人夫婦 Terence 和 Rebecca 帶來台灣的《創造有意義的工作 Create Your Meaningful Work》工作坊,則更注重如何真實還原自我,重建出自己與工作的關係,而不僅僅是模仿他人成功的方式

 

兩天的課程中,導師引導一眾參加者一層又一層地剝開硬化的執念與成見,繼而深入挖掘出自己對工作的看法與真實期盼,從而重新整合出自己與工作的關係。這可謂是一次在職場領域中尋找個人意義的獨特體驗。

 


整個工作坊談到很多有趣而具啟發性的概念,但其中,我最喜歡的一個概念便是「賦能」和「耗能」的差異:「賦能」指的是你在做這事情時,會越做越起勁,即使沒有任何原因或金錢回報,也願意全情投入;相反,「耗能」則是無論這事情多麼合理,無論你收到甚麼樣的回報,但就是越做越累,越做越厭倦(立刻想起拖著疲憊的身體去上班的那些年)。

 

咦?這不正正就是薦骨回應嗎! ?

 

無可否認,這兩者之間還是有着一個明顯的差異,薦骨回應是事前的感受(下決定的當下),而賦能與耗能則往往是在過程中才能感受到的。但我認為,這兩者不但不衝突,更反而有相輔相成的作用。

 

假設我們聆聽薦骨回應而下了一個決定,但到了某個時刻還是需要再次決定要不要繼續,這個時候,觀察自己的能量狀態便是一個很好的做法。透過觀察一直在做的這事情是「賦能」還是「耗能」,我們就能對眼前的決定作出更可靠的評估

 

此外,透過一次又一次的薦骨回應和後來對自己能量狀態的觀察,我們將更容易認識自己的薦骨回應(甚麼回應帶來甚麼能量狀態,看見兩者之間的關連),形成一個正向回饋。而透過這樣一次又一次的回饋,我們就能夠更了解自己,進而在未來作出適合自己的選擇。

 

總結而言,薦骨回應在前,觀察「賦能」與「耗能」在後, 我們就能夠作出更完整的評估與覺察。

 

有了「賦能」與「耗能」這二分法,我們就能夠更容易分辨出「對錯好壞」。然而,導師提醒我們,千萬不要陷入非黑即白的二元對立,覺得非找到「全賦能」的工作不可。更好的做法是找到更適合自己的平衡。

 

如果今天是80耗能20賦能的話,就看看如何在工作中增加更多的賦能比例。說到底,也並非說凡是耗能的就全都不能做,就像我常說的,沒有薦骨回應的事我們也可以做(【讓非自己成為你的引路標】文章傳送門),只是我們必須有所覺察,同時盡量不要全做沒回應或耗能的事就對了。

 

回憶起初進入職場的時候,對一切都充滿好奇,每年都有新品牌活動可做,那個時候工作是非常賦能的。但到後來,逐漸感覺每天的工作開始變得重重複複,了無新意,換個品牌卻只是舊瓶新酒,開始每天都不想上班,甚至拖到最後一秒才起床,情願坐計程車回辦公室。那個時候真的很痛苦很煎熬,工作非常耗能,下班回家累個半死(但明明工作就沒有甚麼勞動),整個靈魂也被抽空似的。

 

來台灣以後,我轉換了工作形態,開始嘗試找出工作與生活之間的平衡,渴望創造出更完美的結合。工作與享樂不再是二元對立,我不再需要帶着討厭的心情去完成自己不想做的事情,也不用以更多的享樂去填補因耗能而產生的空虛。無論是能夠帶來金錢回報的解讀,還是純粹的吃喝玩樂、遊玩人生,皆能夠為我賦予動能。

 

雖然我不敢說今天的生活就是100% 賦能,但至少我很感恩「賦能比例」在過去幾年間提高許多,而我也期待能在未來的生命中逐步找到越來越適合自己的比例。

 

然而,要真正做到這樣,說易行難。當那「邪惡」的老闆消失了,我們便成為了自己的老闆。當沒有人決定我們的工作內容時,我們就必須學懂自行分辨甚麼事情耗能?甚麼事情賦能?而這自我了解與觀察的過程,又剛好跟身心靈中常說的覺察不謀而合。

 

有趣的是,儘管我已經花了好幾年時間一直了解薦骨的運作,但透過這次獲得的新角度,我還是有著很大的得益。工作坊結束後的這幾天,我一直在反覆觀察自己在準備解讀、進行解讀、準備分享會、宣傳分享會、作出分享、寫文章、吃飯和在餐廳跟人聊天等日常活動時,是感到「賦能」還是「耗能」?而我發現,透過這樣的新角度來自我覺察,確實能讓我更精準地看見自己是否真心喜歡做這事情

 

真的很高興有幸遇上這有趣的工作坊,不僅為我這段探索旅程寫下了一個完美的總結,也為我帶來了嶄新的視野,為未來增添了更多可能性。

 

這工作坊真的極具啟發性,不論是走在身心靈世界卻想多看多聽如何落實在生活中的你,還是比起抽象的身心靈更喜歡用職場角度去認識自己的你,都非常推薦!

 

歡迎到他們的網頁去查看更多(》》傳送門《《),如果感興趣的話,也可私訊我索取優惠碼(報名折扣 NT1000)。名額有限,先到先得。


 

若有興趣更深入了解Human Design人類圖,歡迎按以下連結


若在職場上遇上任何疑難,或想探索自己在職場上的可能性,歡迎按以下連結,了解【職場引導服務】詳情。


若渴望能夠在日常生活中好好運用自己的薦骨權威,或想認識薦骨的運作,歡迎按以下連結,了解【薦骨健身房 】詳情。

最新文章

查看全部

Comments

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