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星期到台中工作的時候,剛好認識了一位有趣的朋友。他是一位身心靈修行者,也同時是一位鋼琴老師。然而,他絕非一般的鋼琴老師,因為他強調的並非如何彈好曲子,或如何通過鋼琴考試,而是如何透過與音樂融合,從而達致放鬆,亦即他所謂的「Awaken your inner Pianist」(我翻譯作「喚醒你的內在鋼琴魂」)。
在彈奏的過程中,他會要求你把樂曲想像成畫面,例如「風吹乾粘膩的身驅,陸地上溫暖柴火與燈光」或「朋友們一同推著鞦韆,盪向最高歡樂之處」。頭腦在想像這些畫面的同時,潛意識就在不知不覺間牽引出你的記憶與情感,引領著你的每根手指頭,彈奏出動人的樂章。
當你能夠放鬆,不去想是否彈得好彈得對,你的身體自然能夠把它所懂的發揮出來,彈出來的樂曲也自然會動聽。當然這並非否定技巧與練習的重要性。然而,若你每次的練習皆是一次輕鬆愉快的體驗,都能夠讓你從中享受,那你也自然會有力量繼續練習下去,甚至你根本不再覺得這些是練習,只是開心做自己喜歡的事情而已。
在香港,為了便利升學,爸媽大多會渴望他們的小孩多才多藝,鋼棋書畫樣樣精通。彈鋼琴甚至只能算是普通技能,根本談不上是甚麼才藝。有了務實的考量(升學),自然形成比較心和壓力。本來能夠讓我們抒發情感的載體,竟不幸成為了在背後追趕我們的巨輪。直到有天,我們終於被這巨輪壓倒,自此對自我能力生疑,或對這些「興趣」失去興趣。
小時候的我就是如此,自覺對音樂、畫畫、寫作皆一竅不通,毫無藝術天份。上課的時候,老師總強逼我們必須在課堂上寫好文章,然而靈感哪是說有就有,所以我更喜歡跟身旁的同學聊天。週末要做畫畫功課的時候,爸爸常批評我畫得不好,然後把我所畫的通通刷掉,要不捉著我的手重畫,要不乾脆他自己替我畫就是了。五音不全的我,唯一喜歡的樂器是色士風,卻被要求甚高的老師迫得我喘不過氣來,最終只聽曲不吹奏了。
這些經歷不單讓我否定了自己的藝術天份,更讓我自此害怕創作,害怕自己的創作會受到別人的批判與質疑,而更常見的,是自我的質疑。很多時候,最殘忍的批評者、最無情的自我審查者,往往是自己本人。
因此,即使後來我進入職場,也不太願意表達自己對行銷點子或廣告設計的看法。每當具有創意的靈感跑到我頭腦中,就被頭腦快速打壓下去。當時以行銷為本業的我,總覺得自己很沒用。
世界上70%的人都是生產者,我們每天的工作就是創造。然而,若我們失去了創造的勇氣,這不單妨礙我們活出自己的使命與光芒,也令這世界充滿混亂與挫敗。
隨著一年又一年的過去,職場中累積的經驗,和透過Human Design 人類圖重新看見自己,讓我重捨創作的自信,也修練出一套自己的心法,就是透過切換模式,把創作狀態跟審批狀態作出切割。
在職場上最常見的做法就是 Brainstorming(腦力激盪法)。在整個過程中,無論提出的意見和見解多麼可笑、荒謬,其他人都不得打斷和批評,從而產生很多的新觀點和問題解決方法(廣東話中的「度橋唔好Ban 橋」)。這個方法正正是由世界知名廣告公司BBDO,一個極需天馬行空的創意的行業,所創造出來的。
然而,只要透過一套心法和加以練習,其實自己獨個兒工作的時候,仍可輕易作出這樣的模式切換。以放空的狀態寫作或想點子,讓頭腦進入白日夢或待機狀態(α波),一直把想到的直接寫出來,或用語音識別系統記下來。不要停下來作出任何修改,更不要批判想法是否合乎邏輯。當寫完就先擱在一旁,等改天切換到思考模式(β波),再以分析性的頭腦作出批改。
無論我過往在Nielsen尼爾森準備一份約200頁的客戶簡報,還是今天為職場引導個案作準備,我皆是用這樣的方法進行:先花一整天把自己所看見的記錄下來,幾天後再拿出來批改。在管理學的範疇裡,有一個概念叫 The Six Thinking Hats(六頂帽思考方法),就是教導我們以六種不同的角度(客觀、情感、謹慎、樂觀、創意、冷靜)看同一件事情,從而獲得更全面的視野。
憑著這個心法,和日常的運用,你會感受到創作原來可以很輕鬆。靈感更常出現,而你也對自己變得越來越有信心。
所以下一次當你下一次想寫篇文章、畫畫、唱歌、玩音樂、創作、台上演講,甚至做甚麼事情上,先別質疑自己是否能夠做得好。只要每一次有力量去做的時候,就好好放手去做,然後好好享受其中,其實已經很足夠了。重點是抒發內心的感情,把自己的感情透過文字、聲音、顏色表達出來。每一次的經驗累積下來,會讓你在某一刻回頭看的時候,讓你感覺到自己已經進步了很多。
人生,也大概就是從這樣的每天一小步所累積出來的。
若有興趣更深入了解Human Design人類圖,歡迎留意我的FB專頁。
Comment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