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【孭起背包 · 遊歷不預期】
希望我所分享的故事、生活點滴和Human Design 人類圖知識,能讓您拾回本屬於您的生命力量,去找尋自己的新方向,去探索人生的更多可能性,綻放出你獨一無二的光芒。
Kevin Yeung
2024年8月12日
【從奧運談堅持】
談到運動健兒們,我們總愛稱頌他們的「堅持」。這份「堅持」精神,在社會中被視為美德,為大多數人所推崇與樂道。我們自少就被鼓勵要迎難而上,要咬緊牙關,要遇強越強。但堅持,就一定是好的嗎?
Kevin Yeung
2024年7月23日
【當薦骨動能耗盡時】
你可以想像薦骨動能就像一個油缸,當我們有回應時,就像油缸加滿了油,這些油能協助我們衝破旅程上的一些挑戰與考驗,但這缸油還是有限度的,當這缸油耗盡了,那自然失去了繼續前行的動能⋯⋯
Kevin Yeung
2024年3月6日
【誰都可發光,只要找對地方】
陳蕾是我近年很喜歡的一位表演者。她是一位創作女歌手,更是2023年度叱咤(叱咤樂壇流行榜頒獎典禮)女金+我最喜愛女歌手。但我喜歡的,不單單是她的才華,也不只是自她身上所散射出來的「投射者之光芒」,更是她口中常提到的「念」⋯⋯
Kevin Yeung
2023年12月25日
【賦能 vs 耗能】
認識 Human Design 人類圖的朋友,想必都一定聽過「薦骨回應」這字詞:只要透過聆聽薦骨回應,大多數人(i.e. 佔人口70%的生產者)就能夠分辨出眼前這人事物是否適合投入,從而作出正確的決定。儘管薦骨回應聽起來很神奇、很厲害,但具體來說到底是甚麼,卻始終不太好懂⋯⋯
Kevin Yeung
2023年5月16日
【隨心而行】
在每天的生活中,我們無可避免必須作出各種大大小小的決定,但過程中卻甚少反問自己,內心是否真的對這事情充滿興奮與期待。更多時候,我們反而只在擔心自己會否選錯:我們害怕錯過、我們害怕將來後悔、我們害怕別人覺得我們不理智⋯⋯
Kevin Yeung
2023年1月26日
【學人類圖,該自學?還是該上課?】
我回想起自己剛開始接觸人類圖時的掙扎:到底該自學人類圖?還是該報讀完整的系統性課程?如果選後者的話,又應該飛去台灣面對面上課(喜歡面對面的質感,用中文學習也比較輕鬆,但學費相對比較貴)?還是跟國外連線上課?
Kevin Yeung
2023年1月24日
【我的身心靈遊園車之旅】
開了兩年的「遊園車」也終於要暫時停駛了!從最初一直無法放手,擔心沒有了「遊園車」,就會失去了重要的分享舞台,更擔心沒有了「遊園車」,別人就難以看見我。到了後來,有趣的機遇一個接一個湧現,才真正由衷體會到
很久以前聽過的一句話:「握緊拳頭,你的手是空的;伸開手掌,你擁有全世界。」
Kevin Yeung
2023年1月4日
【每個人與生俱來的26種特質】
在我們每個人的人類圖設計中,都必定有著26種與生俱來的主要特質。這些特質如果在生命中沒有被好好運用到、被壓抑下來不能使用,甚或如果我們被迫要做出跟這些特質完全相反的事,那我們就會覺得不自在、不舒服了。在職場中的種種懷才不遇與挫敗感,很大程度正是由此而來⋯⋯
Kevin Yeung
2022年12月19日
【我的七年去制約之旅】
去制約,聽起來高深莫測,但其實說穿了,指的就是脫離過去沒意識的慣性行為模式,重新拿回每個決定的選擇權,成為一個更真實、更自在的自己。至於是否一定要遵從每個內在權威與策略去下決定,其實倒不是最重要的,真正重要的,是你是否有帶著意識與覺察去下生命中的每個大小決定⋯⋯
Kevin Yeung
2022年10月6日
【下班後的小乾杯】
今天要來跟大家公布一個重大消息!!接下來我將會跟【職場裏的人類圖】的 Landy 合作,共同開辦以職場與人類圖為主題的一系列活動,包括10月底就要推出的【下班後的小乾杯】每月聚會,以及正在規劃當中並準備於明年初推出的更大型工作坊。
Kevin Yeung
2022年9月28日
【小心別讓挫敗與苦澀蠶食自己的人生】
認識人類圖的朋友大概都必定聽過挫敗、苦澀、憤怒與失望這四個字詞。透過覺察到挫敗、苦澀、憤怒或失望等「路標情感」的出現,我們能由此發現自己或許已經「走錯路」了⋯⋯
Kevin Yeung
2022年8月17日
【開放心臟中心的不實承諾】
根據 Human Design 人類圖的說法,心臟中心(aka 意志力中心)呈現開放的人,會傾向容易作出自己無法履行的承諾。然而,我們並非故意不守承諾,而是在許下承諾的那個當下,根本就不知道自己是否真的能夠做到⋯⋯
Kevin Yeung
2022年7月7日
【誰說你的決定必須正確】
當我們把人類圖知識應用在生活時,容易不自覺地期待與相信,跟隨內在權威與策略,最終必定能夠讓我們作出「正確」的決定。但實驗的過程讓我慢慢發現到,回應只是該個當下有動能採取的行動,就此而已。至於它是否真的能夠為自己帶來甚麼「理想的結果」,這純粹只是頭腦一廂情願的考量⋯⋯
Kevin Yeung
2022年6月29日
【等待就是為了打開生命缺口】
「等待」是個有趣的事情。我們每天生活中充滿著各式各樣的「等待」,卻又同時偏偏很討厭「等待」。「等待」彷彿是我們生命中那「無可避免的痛苦」、那「無法拔掉的刺」。那到底「等待」的本質是甚麼?為甚麼人類圖要「與世界為敵」,要如此強調等待呢?為甚麼我們要等待?等待可以讓我們得到甚麼⋯⋯
Kevin Yeung
2022年5月18日
【很好用的內外圈薦骨回應機制】
從過去幾年的反覆實驗與領悟中,我「研發」出一套更適合我的薦骨回應心法,就是「內外圈薦骨回應機制」。透過這方法,我就能夠在每個當下皆可專注於那個當下最想做的事情上,不致分心,卻又同時不會因此而錯過一些「沒有回應當下就做」但「未來可能有回應」的事⋯⋯
Kevin Yeung
2022年4月27日
【走進未知的未知】
2002年,時任美國國防部部長的唐納.倫斯斐(Donald Rumsfeld)在一次記者會中分享說,世界上的事物可以分為三個領域:「已知的已知(Known knowns)」、「已知的未知(Known unknowns)」和「未知的未知(Unknown unknowns)」⋯⋯
Kevin Yeung
2022年4月20日
【迷失時的錨點:開放與定義G中心的差異】
讓人迷失方向的暴風雨,在生命中在所難免。以Human Design人類圖的觀點來說,開放與定義G中心代著著截然不同的機制,所以在面對風暴與迷失時,也因此有著適合自己的一套運作模式。當我們認知到彼此的差異,就能夠重新作出選擇,而不用強逼自己循用
「適合大多數人」的「成功法則」。
Kevin Yeung
2022年3月23日
【想成功,先學會擁抱失敗】
你有沒有發現,人越大,能力越大
我們卻反而越害怕失敗?我們每天被社會、家長前輩和朋友們灌輸著各種各樣的成功之道。每個人都教導我們該如何「正確地」奔跑,卻從來沒有人鼓勵我們只管用盡全力狂奔,直至真的衝得太快後跌倒,然後拍拍身上的灰塵,優雅地站起來,再次繼續狂奔。
bottom of page